特大暴雨中,他按下“停止接单”,开着网约车直奔房山,驾驶冲锋舟奋战三天两夜救出200多名受困群众。他叫计博文,是一名有着4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也是“滴滴公益救援队”北京分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

2023年7月31日,北京遭遇140年来特大暴雨。下午2点,正在中关村附近拉活的计博文突然接到救援队发出的通知:“紧急集合!前往房山救援!”时间就是生命,计博文果断按下“停止接单”按键,冒着越下越大的暴雨驱车赶往房山。
放下方向盘,开起冲锋舟,计博文和队友们义无反顾冲进了房山窦店一处被洪水围困的小村庄。“村中有100多人被困,水淹了1米5深。”在村干部的指引下,计博文驾驶着冲锋舟靠近一栋栋被水淹了半截的民房。有的村民被困在房屋的二楼,看着渐渐上涨的水位惊恐不已;有的村民为了避险,晃晃悠悠爬上房顶。“这儿!在这儿!”看到冲锋舟和救援队员的身影出现在雨幕中,村民们呼喊着求救。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由于舟内空间有限,冲锋舟一次只能运送4名群众。从下午4点起,计博文驾驶冲锋舟一次次冲入雨中,连续6小时不间断转运受困群众。

“附近小区有群众被困,水深2米左右,急需救援!”8月1日凌晨3点,求救信号再次传来。刚刚完成村庄救援任务的计博文再次出发。他和队友驾驶冲锋舟昼夜奋战,累计成功转移受困群众200余人。
除了转运被困群众,运送救援物资也是救援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房山一小区有900多名居民被困,需要腾出两艘冲锋舟,把食品和饮用水送到受灾群众的手中。”8月1日清晨5点,彻夜未眠的计博文掌舵,驾驶着满载物资的冲锋舟驶入被水淹没的小区。装载物资、运送食品、挨楼分发……驾舟往返一趟要一个半小时。有的居民看着一船船物资送到他人手中,却迟迟没轮到自己,急得在楼上破口大骂,甚至从高空砸下水瓶泄愤。一肚子委屈的计博文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仰头向楼上居民喊话:“我们是来帮你们的,不要着急,不要砸东西,一栋一栋楼都有安排,我们肯定都会送到。”晚上11点多,将最后一船物资亲手交到居民手中后,疲惫不堪的计博文这才驾小舟缓缓驶离小区。

三天两夜,计博文和队友们守在救援一线没有一刻松懈。困了累了,他就回到自己的车上,靠着驾驶座眯上一会儿。“三天加在一起只睡了六七个小时。”
8月2日早上8点50分,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从对讲机中传来——附近村庄有一名被困孕妇出现了临产征兆,需要救援队立即将孕妇从家里运送至高速路口。
计博文二话不说,立刻跳上冲锋舟,在1米多深的积水中向被困孕妇家驶去。眼看离岸还剩十几米的距离,冲锋舟却遇到了障碍。原来,岸边水位深浅不一、杂物众多,如强行靠岸,冲锋舟一旦搁浅很容易被划破。而岸上的孕妇羊水已破,疼痛难忍,无法涉水自行爬上冲锋舟。
到底怎样才能把孕妇救上船?计博文和队友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救援队的李师傅突然灵机一动,大喊道:“大家都弯下腰,趴在水里!”6名队员毫不犹豫跳进水中,咕咚咕咚,手脚着地趴在浑浊的水中,用自己的脊梁铺成一条通往生命之舟的一字形人梯脚踏。“上!快上!”计博文和队员们趴在水中,用力撑住自己的身体,让孕妇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步踩着大家的脊背,艰难地走向冲锋舟。
当孕妇顺利转运出被困村庄,坐上已等候在高速路口的救护车时,孕妇的丈夫扑通跪在计博文和队员们面前,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许多获救的人不知道,那天在水中驾舟救援大家的计博文,其实是一名退休的老人,也是一名不褪色的老兵。
今年61岁的计博文,不到18岁就应征入伍。在部队里,他经历过无数次的“临危脱困”。
一天,刚刚结束训练的计博文驾车载着35名战友一同返回营地。行驶至一段下坡盘山路时,车辆的刹车突然因故障抱死。失控的车辆飞速向山下冲去,计博文临危不乱,对着战友们大喊:“大家别动,刹车有问题!”他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前方路面,一手紧紧抓住方向盘,一手缓缓拉动手刹,客车在山路上拖行了300多米,最终稳稳停下。1993年,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爆胎,他再次沉着操控车辆,保障车内4人平安脱险。在16年的军旅生涯中,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从军队转业后,计博文干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其间资助贫困生9年、无偿献血24次、参加大大小小公益活动近千次。退休之后,计博文加入滴滴,开起了网约车。2022年得知公司成立“滴滴公益救援队”,计博文第一批报了名,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和考试,并取得了急救、应急救援等各种专业证书后,成为北京分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

如今,每当遇到突发情况,计博文都会毅然决然地按下“停止接单”的按键,驱车前往更需要他的地方。他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军人的本色,脱下军装,军人的职责还在,积极帮助群众是责任也是本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