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李朝晖)22日下午,在望城农科园内,一场以“望城小龙虾‘破圈’”为主题的直播策划会火热进行。这场聚焦长沙夏季“顶流”农产品的活动,通过“科普+对话”的形式,串联起养殖户、专家、企业与主管部门的声音,共同为望城小龙虾的产业升级“把脉开方”。
从“吃虾”到“懂虾”,解锁小龙虾的“冷知识”
直播伊始,主持人带领观众进入“科普一虾”环节。
“目前全国吃到的小龙虾都是克氏原螯虾,没有品种差异,只有口味和养殖方式的不同。”湖南省首届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肖光明介绍,小龙虾原产北美洲,1929年引入我国,如今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五省占据全国90%以上的产量,其中湖南以366.86万亩的养殖面积成为主产区之一,形成了南县、望城、君山等区域公用品牌。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王冬武随后补充了湖南养殖的“细节图”:“望城依托洞庭湖区水域资源,主打‘一稻三虾’‘一荷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养出的虾个大、干净、肉质Q弹。”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国富更用数据说话:“望城小龙虾养殖覆盖8个乡镇街道,今年高温稻中虾已陆续上市,从下苗到打捞仅需数月,产量稳步提升。”
“文和友海信店每天需1万多斤小龙虾,但仅靠望城基地供给不足,因此我们通过‘一荷三虾’技术和冬季屯养基地,实现四季活虾供应。”湖南文和友乔口小龙虾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松分享。
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助力破圈
在随后的“农农开放麦”环节,嘉宾们直面望城小龙虾“品质优但名气不足”的现实问题。
王冬武指出,餐饮端与养殖户的“利益共同体”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选外地虾,导致本地虾宣传不足,文和友的模式值得借鉴。”
崔松以文和友为例:“我们一直主打‘望城荷花虾’,从餐饮到电商全渠道宣传,去年还建成全国最大小龙虾屯养基地,年交易量超千万斤。”
“潜江小龙虾品牌价值超500亿元,靠的是持续节会推广和产业链整合。望城也需讲好故事、打通渠道,让区域品牌产生实际溢价。”湖南望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任维说。
如何提升产量?刘国富介绍,望城已经实现育养分离等新技术,也在积极探索“一稻三虾”“小龙虾+罗氏虾”套养等新模式。肖光明补充:“专家团队正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从水质调控到错峰出虾,全程护航。”
现场嘉宾一致认为,品牌打造和农文旅融合是破局方向。“从稻田到餐桌,望城小龙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专家、养殖户、企业和政府的努力。”主持人总结道。刘国富透露,望城正为小龙虾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
这场策划会,不仅是望城小龙虾的“自我介绍”,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动员令”。“农业产业的成长需要技术护航、精耕细作、市场开拓和消费者支持,望城小龙虾的‘破圈’,正在路上。”王冬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