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 通讯员张思 朱秀晖 张超 张克龙

“老公身体恢复得很快,能吃能睡,精神状态也好。”8月16日,陪同丈夫冯国栋(化名)到武汉捐造血干细胞救人,回到荆门沙洋家中的陈丽告诉记者,“能救人很开心,辞职也值得。”

几天前,为了尽快给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冯国栋毅然辞职,来到武汉某定点医院,历时4个多小时采集,成功捐献27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因此,他也成为荆门市第58例、湖北省第7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辞职兑现“生命之约” 此时父亲生病刚出院

冯国栋是一名厨师,在沙洋一家小餐馆上班,妻子陈丽在当地另一家餐馆做服务员,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平凡而又温馨。

今年5月,正在餐馆颠勺炒菜的冯国栋收到一条特殊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

“当时既紧张又激动,感觉像中了生命彩票。”2022年就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冯国栋说。此前,他曾2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捐献。

身为餐馆厨师的冯国栋,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为了配合配型复查,他一次次往返于医院和餐馆之间。此次到武汉捐献干细胞,从前期动员剂注射到正式捐献,前后需要7天。考虑到餐馆后厨人手紧张,他为了不让老板为难,毅然选择辞职救人。“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钱可以再挣,救人最要紧。”冯国栋说。

冯国栋的辞职决定,得到了爱人陈丽的全力支持:“我们打工就是为了好好生活,而现在,是帮别人活下去,这比啥都重要。”

8月6日,父亲生病刚刚出院,冯国栋就住进武汉某中心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11日正式采集,陈丽也请假一天,到武汉陪伴丈夫。

在采集室内,鲜红的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中缓缓流动。4个多小时后,27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它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善意奔赴遥远的移植医院。

“希望这些‘生命种子’能快点抵达,让远方的陌生人早日康复。”冯国栋说。

夫妻20年“热血相守” 累计献血3万毫升

这份善举的背后,是冯国栋和陈丽20多年来的热血奉献和坚守。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国栋第一次踏上献血车。随后,他开启连续21年的“热血征程”,累计献血128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换3次。

“结婚后不久,才发现我们默默地做着同一件事。”陈丽说,自己献血之举始于2006年,如今累计献血17400毫升。

两人这份不谋而合的善意,成了他们婚姻里最珍贵的“共同语言”。20多年来,两人累计献血78次,总量达30200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热血大爱。

2017年,在一次献血时,陈丽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当即加入中华骨髓库。在妻子影响下,2022年生日当天,冯国栋也郑重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

“多一份样本,患者就多一线生机。”陈丽说。多年来,她先后3次与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因种种原因未能最终捐献。她表示,如果自己配型成功,也一定会第一时间捐献。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统计,全国库容突破362万人份,而夫妻共同登记者不足千对。

生活中,冯国栋夫妇也是与人为善,陈丽还加入了沙洋义工联。“夫妻俩的口头禅是‘好人有好报’‘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社区居民家有大小事,他们总是主动来搭把手。”邻居王在华说。

传递“小城大爱” 多家企业欢迎大爱夫妻入职

“不能让有爱心的人失业,工资绝不会比同行低。”冯国栋妻子陈丽工作的文记餐馆老板胡望雄说,得知冯国栋辞职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他表示,冯国栋为人厚道,会配菜炒菜,能胜任后厨岗位,和妻子陈丽一起工作,又能相互照应,公司随时欢迎他来上班。

冯国栋辞职救人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沙洋县委县政府派代表上门看望慰问冯国栋及家人。沙洋县委社工部、工会、餐饮协会纷纷帮他找合适的岗位。

沙洋县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公园美第酒店总经理李江波表示,协会将免费为冯国栋夫妇提供技能培训,并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岗位,他经营的酒店也有多个岗位适合,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来上班。

“冯国栋辞职救人,为他人点亮生命的火种,是大爱善举。”荆门市九尊食上酒店管理公司老板吴红林表示,冯国栋夫妇善良、宽厚,做事踏实,公司多个岗位适合他们。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