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喝水要靠挑,雨天路滑,上坡下坎不留心,就要摔破瓢。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家家有自来水,不用再吃挑水的苦头了。”7月19日,松桃村晚舞台村村PK赛,长坪乡带来的情景剧《水润苗乡》让观众龙英红了眼眶。《水润苗乡》以“务旮村”为原型,再现松桃苗寨从“抢水喝”到“清水入户”的美丽蝶变。

舞台还原群众过去挑水喝生活 石珍英 摄

《水润苗乡》又名《务旮之变》,其背景就是长坪乡,苗语里“务旮”就是缺水喝的意思。而长坪乡过去就叫“务旮乡”。务旮乡虽然雨水充沛,但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像漏斗一样,很快把雨水吸干,流入地下暗河,地表难以存水。村民只能望雨叹息,抢水成为了常态。

实施农村饮水工程 杨秀华供资料图

《水润苗乡》分为“缺水之苦”“希望之光”“通水之喜”“水兴乡村”四个篇章。过去因为缺水,群众天不亮就去抢水,也因抢水发生矛盾,摔破水桶。比如两名妇女为了抢水发生争吵:“你挤哪样挤?没长眼睛啊?”“你才没长眼哦!插队还有理了?”为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让群众不再缺水喝,党和政府带领村民挖井,为群众解决喝水难题,实现“水兴乡村”新图景。

自来水接到家,群众喝上幸福水,图为苗寨群众在院坝洗菜 长坪长政府供图

苗寨饮水变化 龙元彬 摄

水是生命之源。《水润苗乡》里的清水,也是松桃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松桃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让农村群众喝上了幸福水。目前,松桃自治县现有农村供水工程1221处,为全县28个乡(镇、街道)的60多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提供了饮水安全保障。

建好农村饮水工程,还要管好农村饮用水。松桃坚持“以水养水”,深入推进农村供水管理改革,探索出“3个+”管理模式,通过公司规模化管理,探索了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新路径。

针对人口密度大、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和村庄,松桃与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管护协议,通过规模化运营、公司化管理,以稳定的人员和技术优势,规范的公司化经营理念,做到了水量、水质稳定供应,水源集中调度,水源保护利用“三个统筹”,常态化做好水源巡查、水质检测、供水设施检修和养护,保障了农村用水安全稳定。

松桃还成立了松桃松禹水务服务有限公司,为全县集镇及周边农村以外的村庄的供水工程提供常态化水源巡查、水质检测、供水设施检修和养护服务,切实解决村级供水“分布散、无人管”的难题。目前,松禹水务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程34个,群众受益4万多人。通过“规模集约+规范运作”方式,切实解决了管理不专业、管理机制混乱、供水不稳定等难题。

对于县城和集镇结合部的村庄,松桃通过自来水管网的不断延伸覆盖,逐步让县城和集镇周边农村农民享受同等的供水服务,水质和用水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该项工作中,松桃大力推进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基础保障提升,实现了县城和集镇周边农民用水与县城和集镇居民同网同价、一户一表、抄表到户、以表计费。同时,为方便群众足不出户缴纳水费,还开通了微信缴费,群众通过微信,便可查询用水详情并在线缴费,了解用水服务指南、水务资讯等信息,极大方便了群众,有力提升了县城周边农村群众用水的满意度、幸福感。目前实行这一模式的供水工程受益的有19个村,覆盖农业人口3.7万人。

针对一些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管理不到位问题,松桃探索将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交由村委会管理运作,由村委会吸收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参与管理。围绕水费收缴和工程日常维护等核心工作,制订章程和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水质、水价、水费收支情况,实行一户一表,按表收费,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水费的收缴率。该模式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的“顽疾”。同时,群众自发提升了用水付费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逐步实现管护费用的自我维持。

比如,迓驾镇青山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了《迓驾镇青山村供水工程管理制度》,对工程设施保护及维修、水费收取及使用等进行了明确,并纳入村规民约管理。该村采用电提方式供水,对农户实行每月3吨保底,水费为每吨1.5元,对企业、单位等按每吨2.0元收费。按月将水费收入和支出详细流水以及结余情况张贴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现水费收支透明,供水稳定保障,群众满意度高。目前,该县实行这一模式供水的共有259个行政村,惠及农业人口36.2万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