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但同时也是科学用眼的懈怠期。如何让孩子在假期里既享受快乐时光,又保护好视力呢?今天,我们从常见的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出发,为大家提供一份暑假保护视力指南,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用眼习惯,远离视力问题,迎接“明亮”的未来。

四大常见视力问题

1.普通近视

户外活动不足是主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电子屏幕、看书、画画、拼乐高等,容易使眼部调节相关肌肉得不到有效放松,引发近视。

户外活动时,眼睛看远处,不仅眼部调节相关肌肉能够得到放松,同时眼睛沐浴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能抑制眼轴拉长,减缓近视进展。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累积。研究表明,每天光照强度累计达到75万勒克斯,比如在5000勒克斯/分钟的环境下待150分钟,近视风险降低约24%。短时间光照也有效果,如在光照强度超过2000勒克斯/分钟的户外,哪怕只是连续活动15分钟,也能起到保护视力的效果。

护眼建议

一是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可分次进行,如早晨和傍晚,到视野开阔的公园等地,眼睛看向远处,适度接受日照,效果更佳。

二是坚持“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6米)的位置20秒,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

三是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光照强度不低于500勒克斯,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中学习。

2.弱视

早发现早干预

有家长认为,弱视是视力弱的统称。实际上,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本质是双眼视觉发育紊乱,不仅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指标,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甚至是立体视盲。在此,要提醒家长和孩子,学龄前儿童远视超过300度,双眼度数相差大,有高度散光、内斜视等问题,需警惕。弱视要尽早治疗,通常认为6~7岁前是弱视治疗的黄金期。

护眼建议

一是3岁前完成首次眼科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孩子。

二是弱视患儿要坚持戴镜和遮盖治疗。

三是每天进行视觉训练,如练习串珠、描图等精细动作。

3.早发性高度近视

警惕病理性风险

如果孩子6岁前近视度数大于600度,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早发性高度近视,大多由遗传因素(基因变异)所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建议尽快就诊,进行完善的眼部检查及基因检测。若检查发现视网膜功能存在异常,早发性高度近视患儿的近视防控方案与普通近视防控方案不同,需要个性化评估;若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全身有发生严重疾病的可能,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去综合医院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诊断。

4.隐匿性先天性白内障、眼底病变

不可忽视的致盲风险

有部分体检时发现视力差的孩子来看门诊,进行眼部检查后,发现存在先天性白内障、严重视网膜病变等情况。

对此,如何早发现、早应对?如果孩子的瞳孔发白、有早产吸氧病史、目光难以追随玩具等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若孩子患眼部器质性疾病,需要尽早去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暑期护眼指南

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建议孩子从3岁起,每半年进行常规眼部体检,记录视力、屈光度、眼轴等参数。近视儿童每隔3~6个月要进行复查。

科学安排用眼时间。建议孩子每学习20分钟看20英尺(6米)远处20秒;上钢琴、绘画等兴趣班的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每天尽量控制在1小时内;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3岁以下孩子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眼睛距离电子屏幕不少于50厘米,电子屏幕亮度应与环境亮度相适应。

保证营养均衡。食谱多样化,引导孩子多吃蔬菜水果,摄入鱼类、豆制品和鸡蛋等优质蛋白;少吃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西蓝花等富含对眼睛有益维生素的食物。

警惕“伪护眼”方法。防蓝光眼镜不能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可缓解视疲劳,但不能治疗近视。真正有效的护眼方法是坚持充足的户外活动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家长必读的自查清单

1.每天陪伴或引导孩子户外活动2小时,散步、打球、骑车均可,强调要看远和“目浴”阳光。

2.优化孩子的学习环境,如让孩子的书桌靠窗,多接触自然光。

3.和孩子一起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开启青少年模式。

4.观察孩子视力的异常信号,如发现孩子经常眯眼、揉眼、歪头看东西,要及时带孩子检查。

(来源:国家疾控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