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工匠

□胡潇文

9月1日

沈阳迎来首个“沈阳工匠日”

这是专属于沈阳工匠的节日

也是一座城市工匠精神、

家国情怀的深沉表达

匠万物者,以绳墨为正。工匠精神造就了沈阳人朴素、正直、乐于奉献、尊师重道的市民气质。而沈阳人的工匠精神,从本质上源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沈阳,正是大国工匠的精神原乡。

沈阳产业工人基础优良,工匠队伍梯次健全,工匠文化资源丰富。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都诞生在这里,工匠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振兴基因。从“制造强市”走向“创新策源地”,再到“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沈阳的每一步跃升,都离不开技艺精湛、坚守实业的工匠群体支撑。他们之中,有8名大国工匠及培育对象,54名辽宁工匠,31万名高技能人才。这支层次清晰、梯队连贯的人才队伍,是沈阳发展最坚实的底气、最宝贵的财富。

当个人技艺与时代主题紧密咬合,当精密零件与工业宏图同频共振,工匠为城铸魂,沈阳“以城之名”致敬,既承载了对匠心的尊崇,更蕴含了对未来的战略谋划。这既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以“城”命名,致敬工匠,致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让每一分专注都被看见,每一次突破都被铭记,每一滴汗水都汇入振兴长河。

以“城”践诺,打造最优工匠生态,从政策礼遇到社会尊重,从经济待遇到职业通道,“沈阳工匠日”以制度性尊重、体系化培育、生态化营造,为劳模工匠“站台”,为职工创新“撑腰”。

以“城”相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吸引更多能工巧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奋勇争先,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挺膺担当。

以匠心筑匠梦,以“匠日”育匠人,以工匠精神激活新质生产力,以工匠文化滋养城市品格,以工匠力量推动振兴发展。精于工,匠于心,勇立潮头,担当“国之大者”。

今天,沈阳日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联合沈阳市总工会重磅推出年度特刊《以城之名》,致敬工匠,立体呈现“沈阳工匠日”这张城市新名片。我们期待,“沈阳工匠日”如引擎、似火种,点燃创新驱动之芯,助力沈阳当好辽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排头兵”,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征程上克难奋进、开创新局。

以工匠之日,敬工匠之心;

以城市之名,铸时代之“芯”。

沈阳,是匠心之城,

是匠造之城,

更是匠魂永驻之城。

目录

【匠艺兴邦】

“沈阳工匠日”的诞生与传承

【匠影流光】

沈阳工匠群像史诗

【光荣榜】

祝贺!2025年沈阳工匠、沈阳青年工匠名单公布

【匠星闪耀】

从李志强到“李志强班”,再到“李志强们”,这座城——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

孙飞:走好“技能报国”路 为英雄之城添彩

于东海:传承工匠精神 不断焕发新生机

王刚:锻造优秀工匠 赋能沈阳振兴

栗生锐:以极致之心 对待所做之事

徐宝军:以匠心铸机床 以实干强根基

项钧清:锤炼技术本领 锻造过硬人才队伍

孙志强:以实干赴使命 以担当促发展

张腾蛟:精工铸重器 匠心耀沈城

【匠魂铸城】

戴继双:高技能人才培育从“企业自发” 走向“制度自觉”

赵明霏:让产业工人在沈阳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齐守成:“工匠日”将百年工业文明从历史档案中激活

王季:让工匠成为时代“新偶像”

【评论】

匠心筑梦砺初心 强国有我谱新篇

【匠心密码】

一把焊枪书写“动力强军、科技报国”铮铮誓言——访2025年沈阳工匠、中国航发黎明氩弧焊工赵维阳

【融媒产品】

「链接」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