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德市人民政府网_要闻】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全省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的1187名顶尖选手同场竞技。
工业机械赛项十分考验选手的综合素质,选手要在7.5个小时内完成液压、气动、机械装调三大模块操作,且机械装调精度误差需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对于周玮而言,比赛现场最考验他的并非技术,而是机械装调环节的情绪控制。“我好像能听见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他回忆道。同场竞技的省内顶尖选手带来的压迫感,让周玮的身体本能亢奋,这与精密操作所需的绝对冷静形成撕裂。周玮反复调整呼吸,在脑中理清技术要点,然后果断出手。
这场胜利的伏笔,其实早在常德技师学院实训基地埋下。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常德技师学院实训基地配备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精尖设备,并与本地76家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项目。“教师每年必须完成200小时企业实践。”机械工程系主任徐光辉指着实训车间里泛着冷光的设备说:“这些机床的温度是职业教育的实时体温。你对它热情,它就回报你热情,你对它冰冷,它就回报你冰冷。”
锁定技术精进轴线
周玮办公室的陈列柜里,讲师证与高级技师证并立如镜,映照出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轨迹。
2014年,周玮成为常德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我第一次走进实训室,看见学生都在用钢材进行实训,就觉得自己来对了!”周玮感慨地说,只有让学生“真刀实枪”地练习,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016年,周玮斩获常德市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一等奖,并获得了常德市技术能手、常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份荣誉没有让周玮止步,反而推着他在机器的嗡鸣声中更执着地追问:“怎样才能让机械装调精度更高?”这场胜利如同精密齿轮的键槽,将他的职业轨迹牢牢锁定在技术精进的轴线上,鼓励他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刻苦钻研,越走越远,越站越高。
距离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开赛不足1个月时,周玮模拟操作耗时仍超出赛制要求,为此,常德技师学院组建了竞赛小组对周玮展开极限特训。每天,周玮和竞赛小组成员一起反复练习,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方法改进技艺、打磨细节,这种“庖丁解牛”式的科学训练,终于让其操作时长减少50分钟。
竞赛不是终点是起点
为夯实育人根基,常德技师学院近年来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寒暑期专题研修、行业专家驻校指导、企业实践等方式,系统性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学院师生在国家、省级和市级技能大赛的获奖率显著提高,实力印证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比赛归来后的第一堂实训课,周玮组织学生模拟竞赛现场,复盘比赛过程和操作细节,共同探讨操作流程是否还能进行精益化改造等问题。“竞赛不是终点,而是技术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的起点。”周玮说道。课堂上,他不照本宣科,而是注重实用性,尽量选择学生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他们参加工作后会使用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周玮的榜样力量一直在发酵。他带出的学生尹俊霖在第八届全国数控大赛湖南选拔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中获三等奖,目前已在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从事数控机床维修工作。除此之外,学生覃功昊、张龙钦等也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实训室内,周玮正指导学生操作机床。那些年轻的脸庞在数控机床显示屏蓝光的映照下十分专注,工匠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毫米间的“心跳对决”
20年前,周玮坚定地选择技能成才道路时,谁也没想到,如今的他不仅成为了一名教师,还站上了全省技能的巅峰。
“我的选择没有错,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日前,常德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周玮带着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金牌返回校园时的这句宣言,在数控机床的嗡鸣声中显得格外清亮。94.6分的全场最高分,不仅印证了一名职校教师的专业高度,更揭示了职业教育迭代升级的成长密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