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今年春季,省总工会向全省用人单位发出《关于开展集体协商的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呼吁尽快响应企业工会集体协商要约或主动向企业工会提出要约。截至目前,全省重点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

“这为我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巩固了基础。”5月15日,湖南省总工会举行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部署以法治力量为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再“加码”。

优化执法环境

持续完善法规体系

“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没增加企业负担,反而帮企业降低职工流失率约30%。”近日,郴州市祥通速递公司副总经理谢亚平感慨地说。

早在2022年9月底,郴州市快递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就通过了行业集体合同,解决困扰当地快递行业职工全年无休、请假难等问题。近三年,该市快递员队伍稳定性明显增强。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会组织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要——

湖南省委建立起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将工会工作列入同级党委工作目标,统筹部署安排;

省政府不断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针对工会工作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并加以解决;

省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倾听工会和职工声音,广泛征求意见;

省总工会积极整合资源手段,联合相关职能单位,探索深化工会组织改革和建设新路径、新方法。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湖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相继出台,形成涵盖工会组织建设、劳动法律监督、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工会经费收缴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搭建起落实《工会法》的“四梁八柱”。

截至目前,我省已签订有效期内工资集体协议2.6万多份,覆盖企业7万多家,覆盖职工380多万人,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3%以上。

保护职工权益

不断凝聚执法合力

“将已建成的4954个‘工会驿站’、93个‘司机之家’升级为工会服务职工前沿窗口,确保周边区域劳动者在需要法律援助时,15分钟内就能找到最近法律服务点。”今年以来,省总工会对破解职工急难愁盼问题进行部署,创新构建“15分钟法律服务圈”。

依法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我省持续构建多部门协同的职工维权服务机制——

省人社、工会、工商联、企工联定期召开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重大问题;

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等部门联合打造劳动争议调裁审一体化联动机制,为保证我省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走进基层一线,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法律帮扶。

过去五年,仅裁审一体化模式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4万件,办理法律援助2.1万件,援助职工近8万人,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7.2亿元。

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建强组织体系是前提。湖南工会在全国首创“入会+社保缴费服务”模式,推行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一键入会”,创造了建会入会与社保缴费服务双平台、双推动、双覆盖的“湖南经验”。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工会会员实名制数据库已收录工会组织7.5万余个、工会会员885.7万人,更多劳动领域、更多数量的职工加入工会,有了寻求保障合法权益的依靠。

发挥法治作用

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是《工会法》2021年修订时新增的重要条款。”省总工会负责人说,近年来,我省不断增加助力职工提升技能的渠道和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省年均组织开展省级各类行业竞赛近百场次,全省超过200个工种形成“培训、练兵、竞赛、晋级”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近8年,全省共有13.7万余名职工通过竞技提升技能等级,500余万名职工参加“五小”创新竞赛,创造经济价值279亿元。

省内人社、教育、工会、企业等部门形成合力,建成80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455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成功组建4个行业技工教育联盟。近两年,全省共有65万人次职工享受到了补贴性培训的好政策。

今年,我省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湖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将推进新时代湖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建立了9个成员单位各负其责,21个参与单位各司其职,统筹党政机关、工会、企业各方力量的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以法治力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匠人才选育机制。”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随着产改在全省深入推进,湖南产业工人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