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据视觉中国
8日,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真金白银补贴外卖,阿里、美团、京东之间的史诗级外卖大战升级如火如荼。正如《钱江晚报》报道所说,出现了“骑手送不过来,消费者喝不过来,商家做不过来”的情况。三巨头的竞争甚至从单纯外卖延伸至即时零售全场景。
对于消费者来说,巨头砸钱补贴外卖,短期内肯定是好事,很多消费者因此得到了实惠,不少饮品店价格低至个位数;于外卖小哥来说,短期内订单大增,似乎收入也会有大幅增加。该如何看待这场内卷惊人的外卖大战?
首先要深究一下三巨头为什么要发动外卖大战。战略目标都很明确:核心诉求是通过高频外卖场景争夺用户入口,进而将流量转化为电商、酒旅等业务的利润,为此平台愿意承受短期巨额亏损。
三方混战,的确做大了外卖市场这块蛋糕,7月7日,随着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整个即时零售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这些促进了消费,拉动了经济,但是繁荣之下的隐患已然开始出现。举一例子,7月5日,随着优惠券发放,单量剧增,不断有用户涌入淘宝闪购、美团两大平台下单,导致美团一度“崩了”。很多订单都是系统自动接单而非商家主动为之,因此导致质疑:商家在一小时几百杯订单的情况下还能做好品控?还有,三大平台号称补贴的金额绝不转嫁商家,但有报道说,免单的部分金额商家实际上也要承担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品牌商家可以以规模效应对冲成本压力,比如瑞幸、蜜雪冰城等品牌通过集中采购和供应链优化,将单杯成本降低,即使叠加平台补贴仍能维持微利。但头部商家毕竟是少数,大量的中小商家茶饮店可能因订单暴增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这些都是乱象之一。
另据报道,因为投入这场外卖大战,阿里外卖业务未来一年将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下降250亿元。所以,订单量虽节节攀升不同,阿里、美团、京东的股价已经开始在下跌,美团甚至成了空头的头号目标。某定位中高端的餐饮品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平台的补贴让部分商家也在思考,是要销量还是要品牌品质。在他看来,对于品牌来说,这次外卖大战会“很受伤”。同样的思考平台也应该有。
我们理解平台开拓市场、寻找增量、做大蛋糕的雄心,这样的本意是无可指摘的,三巨头有钱如何演绎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只是促进消费,单靠砸钱内卷可能并非好事。只靠砸钱很难彻底送走对手,反而还有可能会两败俱伤。谋求一时间的冲顶单量,固然能向外界展现自己实力,但冲单之后的流量承接显然更为重要。用补贴甚至是零元购吸引而来的消费者,究竟是买完即走,还是能够转化为长期有效用户,才真正考验平台的能力。
在良好的市场业态里,应当鼓励的是提高硬实力的比拼,良好的商业社会,应当在成本和品质之间不断找到新平衡,而不是砸钱的、低端的竞争,这就是舆论一直呼吁反对这种内卷大战的原因。“赢者通吃”的局面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或许要打个问号。未来竞争的关键,不仅在于扩大市场规模,更在于把握平衡:在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得实惠、让商家有利润、保障员工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品质寻找增量,才是良性商业社会该有的健康生态,健康生态比订单数量更能筑牢根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