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同时,来自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数据显示,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

要实现节能减碳与经济发展“双赢”,成都何如解题?近日,记者走进生产制造一线,从企业节能降碳的实践中了解到,目前成都工业领域能耗重点行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稳步推进,能碳管理新技术、新方案不断涌现。

绿色化改造

企业一年省下390余万元

石化、造纸、数据中心等能耗重点行业常常面临能耗居高不下、成本高的困境。企业纷纷通过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在四川锦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卷烟纸、水松纸、成形纸等从各条线的纸机里生产出来。这家成立于1990年的特种纸生产企业已对4条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区运转能耗,我们学习了部分国内绿色造纸企业先进技术,通过回收再利用蒸汽冷凝水,减少锅炉用水量和天然气消耗量;将水环式真空泵更换成透平机,减少设备功率;通过分段梯级用水方式对纤维和水进行回收利用。”锦丰纸业副总经理廖元杰介绍道。

改造后,工厂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2024年,该企业节约锅炉软水约4万吨、年节约天然气26.84万立方米、节约用电约480万千瓦时,年节约成本达391.32万元,企业年产能也从每年2.3万吨增加到每年5.2万吨。

智能化管理

AI为数据中心高效制冷

除了传统制造业积极改造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作为技术载体的数据中心能源消耗逐年攀升。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指出,根据统计,电费支出约占数据中心年运营成本的95%。

如何让数据中心更绿色低碳?中国电信西部数据中心通过扩容优化、冷却塔改造、AI自动控制与能源管理监控平台等措施实现高效制冷,推进数据中心绿色运维、降本增效。针对节能改造资金不足的痛点,在改造过程中,该企业创新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由第三方资金平台公司全额投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十四五”以来,成都持续对落后产能予以淘汰,完成建材、造纸等行业累计91户企业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腾出了必要的资源空间。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称,成都今年将推动重点行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30个,完成70余户企业落后设备(生产线)退出。

创新能碳管理

多个案例入选“国家级”榜单

“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6%。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的进程中,成都企业积极探索能碳管理模式,新技术、新方案不断涌现。

西门子成都工厂是继德国和美国之后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大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如今,这一工厂每年吸引上万家企业排队前往参观学习。据悉,西门子成都工厂的“数字化赋能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无废生产模式”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两部门公布的“无废企业”典型案例。不久前,西门子Xcelerator产业生态西部中心在成都对外开放,将赋能更多中小型企业实现数字化、低碳化转型。

今年4月,成都倍特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成都高新区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成为中西部唯一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的虚拟电厂项目。“相对于传统电厂而言,虚拟电厂并不直接发电,而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该公司董事长徐亚平说,虚拟电厂能够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电力保供功能,在日常运营中,还能让企业的整体能效提升5%-10%。

“成都将聚焦工业领域能耗重点行业,分业施策推动能效提升,力争今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开展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试点建设,推进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推广一批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及优秀案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