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五一”假期,在很多景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意外传来桂林旅游一季度“进一步”亏损的消息。
据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消息,4月28日,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游,000978.SZ)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财务数据显示,桂林旅游今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8262.71万元,同比减少6.63%;归母净亏损约1308.04万元,同比减亏2.47%;扣非后归母净亏损约1974.39万元,同比增亏45.84%。截至4月28日A股收盘,桂林旅游报6.01元/股,跌3.99%。
桂林旅游这次亏损引人关注,是因为这不是第一次披露亏损,而是亏损继续“深化”:桂林旅游从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3年短暂盈利后,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状态。2024年,桂林旅游在2024年的营收约为4.32亿元,同比下降7.58%,净亏损约为2.04亿元。

“桂林山水甲天下”,坐拥全国最美山水资源,桂林旅游的亏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桂林旅游成立于1998年,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及与旅游服务相关的业务,拥有桂林地区核心旅游资源——两江四湖景区、银子岩景区、龙胜温泉景区、丰鱼岩景区、资江天门山景区的经营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对于亏损,桂林旅游一方的解释是: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等因素影响,游客接待量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516万元;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52亿元。
对亏损原因,桂林旅游主要归之为“竞争加剧”“洪水”等客观原因。
桂林旅游投资的公司有32家之多,其中处于“存续”状态的公司有23家:包括桂林丽江千古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19500万元;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24817万元;桂林龙胜温泉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9156.8576万元;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11000万元人民币;桂林罗山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7070万元人民币等等。

处于“注销”状态和“吊销”状态的公司有9家:包括桂林市琴潭汽车客运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2600万元;桂林市木龙湖不夜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2000万元;桂林翰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450万元;桂林市桃花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60万元人民币;桂林市幻城水系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50万元;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50万元;桂林市两江四湖引水渠道管理开发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30万元等等。
从经营内容看,除涉足景区外,和旅游相关的旅行社、客运,也成为桂林旅游经营内容;也曾涉足一些和旅游无关的行业,如燃气、物业、城市建设等。
盲目铺摊子,是很多企业倒掉的原因。智和岛集团创始人胡华成曾撰文指出:以一位经营理发店的创业者为例,起初,他的30平方米小店,仅3名员工,一年便能斩获50万元利润,但他幻想将店铺扩充至300平方米,员工增至30人,如此一来,年利润或许能飙升至500万元。理论上看似可行,但店铺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房租、装修、水电费等运营成本呈直线上升,管理难度也呈几何倍数增加,员工工资支出更是大幅攀升。更为致命的是,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客户并不会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长。
从现实来看,很多企业败在盲目铺摊子。笔者熟悉的一家大型企业,最初引进先进设备,使产品焕然一新,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但企业负责人开展了大量的并购活动,不但并购国内企业,而且但多个国家进行众多海外并购,但高额收购后发现,这些品牌的经营业绩远不如预期,最后资金链断裂,陷入资不抵债。
桂林旅游拥有国内顶级风景旅游资源,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旅游胜地,曾有多年的高速增长,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桂林全年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80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48.5%,旅游总消费达960亿元,同比增长 50.5%,业绩傲人,但随着对外投资的加大,陷入亏损——从桂林旅游认缴出资额来看,很多时候一出手就5000万元以上,对于“集腋成裘”的旅游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投资。
旅游业综合性强,是一个要素多元化的市场,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也不是“一招鲜”就可以吃到底,但旅游企业也有和其他企业一样,不能盲目扩展是“铁律”。旅游市场正在深化消费层次,像桂林山水、黄山、泰山、张家界这一类风景名胜地,可以打全国市场,甚至吸引众多国外游客;像一些城市周边游,只能吸引短途自驾游的游客。旅游企业扩展的时候,即使是“同业”扩展,也得掂量一下新纳入的旅游资源的“价值量”,不能“拣到篮子里都是菜”。
引起事物变化的主要是内因。市场剧烈变化,会影响旅游业发展,但像桂林旅游这样的企业,手握“王牌”旅游资源,却陷入连续亏损的困境,或许是自己经营上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有导游指出,现在年轻人都习惯刷脸入园、用电子导览了,但坐漓江游船还得现场排队买纸质票,给入境游客查护照能耽误半小时。在国内一些景区开门纳客的同时,桂林旅游收入里,门票占了 60% 以上,桂林旅游公司在 2024年,还花了 8900万元维修景区围墙和闸机。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但“居安思危”是常道,过好日子的时候,要未雨绸缪。桂林旅游连续亏损,不能只是一家企业在反思。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