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服务关乎千家万户,也关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指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顺应新时代的人口问题,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可以有效激发“生”的意愿、解决“育”的难题和减轻“养”的负担,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托育服务普惠性发展,为更多的家庭提供了育儿便利,但部分地区也出现配套设施未能同步建立、供需失衡等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对托育服务市场侧结构供给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贵州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短板

一是服务供给滞后,规划布局不合理。从整体来看,贵州普惠托育服务市场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全省托育位与国家要求的托位存在较大差距,供给总量严重不足。托育机构构成上,95%为民办,58.7%的家长有强烈的入托意愿,并且有81.6%的家长倾向于公办托育机构。在目前已开办的托位中,使用率仅为过半数略多些,这表明托育服务一方面托位供给过剩,一方面又不能满足群众的托育需求。市场上的托育机构多为小规模运营,市场主体规模小,产品要素整合能力差,导致服务供需不匹配。许多托育机构在服务供给上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机构甚至将普惠托育服务当作普通托育服务来经营,难以满足婴幼儿家庭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规划缺失,使得托育机构的布局和服务开发缺乏有序引导,难以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二是市场发展不成熟,供需存在错位。普惠托育服务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和婴幼儿的成长特点,难以从满足家庭育儿需求和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提升服务附加值。市场细分不明确,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职业特点家庭的托育需求把握不准,导致市场定位不准确。营销体系不完善,无法将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家庭。服务设计缺乏针对性,服务种类少,主要以全日制为主,半日制、计时制等灵活模式供给不足,创新性不足,服务体系层次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满足家庭对普惠托育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

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外部环境有待优化。目前,贵州缺少推进普惠托育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专门管理机构或组织以及公共平台,导致普惠托育服务市场难以实现统一规范管理,资源空间整合困难,行业分散管理带来的权责不明等问题突出。这也造成了县域范围内托育服务要素的协作联动效率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营销力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普惠托育服务产业投资融资机制不健全,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服务供给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在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不够明确和具体,成为制约普惠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在普惠托育服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不足,服务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远程化和高效化水平较低。

四是设施建设薄弱,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大部分托育机构的设施都是按照普通标准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安全需求,甚至部分托育机构根本没有设置适合婴幼儿使用的专用设施,给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托育服务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包括托育机构的场地环境、餐饮设施、活动设施等,缺乏适合婴幼儿使用的安全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缺乏普惠托育服务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婴幼儿家庭难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服务信息,难以选择合适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安全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婴幼儿的健康监测、安全防护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机制。

五是人才供给不足,研究尚需深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托育工作技术含量低、社会地位不高,导致普惠托育服务行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既懂托育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影响了普惠托育服务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水平。对于普惠托育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难以对普惠托育服务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导致服务发展缺乏科学的方向引领。

提升贵州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水平的路径

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引领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深入调研贵州普惠托育服务资源和市场需求,对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现状和趋势作出准确研判,准确定位普惠托育服务市场。科学编制“贵州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普惠托育服务标准体系,出台普惠托育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完善托育机构的安全设施、活动设施等,创新研发多层次、多业态的普惠托育服务产品。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普惠托育服务市场开发,扩大服务供给。结合贵州地域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普惠托育服务空间格局,以服务特色化、产品精品化、出行便利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全面提升贵州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水平。

搭建协同发展平台,促进组织机构协作。联合妇幼保健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搭建“贵州普惠托育服务联盟”平台。积极引导各市州成立分会,吸纳普惠托育服务相关机构和组织为会员单位。定期召开联盟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业务培训等相关活动。根据国家标准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服务生产、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开展评价,并定期向社会发布评价结果,促进托育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推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合力。

设立研究与教育机构,加强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在贵州省卫健委、教育厅、民政厅等部门的指导下,联合贵州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相关院系设立“普惠托育服务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贵州普惠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重点关注普惠托育服务的影响研究、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研究、普惠托育服务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课题。联合相关行政部门在普惠托育服务相关研究中给予更多立项支持,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调研,推动普惠托育服务智库建设以及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产出。同时,依托研究中心和相关院校,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既懂托育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优化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普惠托育服务的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建设。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贵州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如“关于推动托育产业和教育、卫生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智慧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与服务指南”“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教育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开展相关培训的指导意见”等。完善投资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发展,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普惠托育服务的积极性。

(任沙沙 作者系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