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时,目光顿时会被塱头村风貌所深深吸引:作为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这里不仅有着青石青砖、红砖红瓦,还有着以灰白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春阳台,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但是不可否认,老村老巷深处,是道路年久失修、硬底化不足,是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内积水频发……在举全区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刻不容缓。
对此,炭步镇党委以“民生需求”为切入点,创新推出“炭工匠·炭花匠”民生微实事项目,聚焦巷道硬化、绿化美化等“关键小事”,通过“公益水泥花木+党员志愿者+义务劳动”模式,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晴天扬尘、雨天泥泞”等场景一去不复返。
“以前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能睡个安稳觉了!”石湖山村村民陆大娘说。
在石湖山村,受地势落差影响,村内部分房屋排水系统薄弱,加上周边区域硬化面积扩大,每逢强降雨天气,雨水便从周边高地涌入地势低洼的13户村民家中,造成严重积水,让这13户村民苦不堪言。
收到村民反馈后,石湖山村“两委”高度重视,将问题纳入“民生微实事”项目清单。“炭工匠·炭花匠”项目工作组联合村、社干部成立专项小组赶赴现场勘查、逐户走访,精准掌握情况建立问题台账。
找准症结后,经多方论证,决定采取“疏堵结合”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疏通既有排水通道350米,并在房屋周边新建长达98米的排水沟,有效引导雨水汇入村内主排水渠;另一方面针对性地在源头治理三处隐患点,协调优化周边区域地表排水设计,从根本上减少雨水汇聚。
经过连续4天紧张有序的施工,排水设施改造工程高效竣工,并在雨季来临前顺利完成验收。困扰多年的水患得以消除,村民生活重归安宁。

骆村的“断头路”,整改后变成休闲绿色长廊。
在骆村中社与西社交界处,一条曾经杂草丛生、违建林立的断头路,如今已蜕变为村民休闲散步的绿色长廊。标志着骆村党总支部推行“炭工匠·炭花匠”民生微实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村里的张奶奶说:“这条断头路一直没人管,导致道路两侧杂草丛生,违建棚舍、鸡圈等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各类杂物随意堆放,是村民心中的‘老大难’。”
去年12月,村“两委”将此处列为重点整治区域。今年4月,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环境整治大会战,完成路面硬底化改造。同时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新栽火焰木、三角梅等景观树木28株,铺设草皮150平方米,实现“路通、景美、环境优”的整治目标。
“以前绕道走,现在抢着来。”村民李伯笑着说。整治后的断头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更成为展示“炭工匠・炭花匠”党建品牌的民生示范点。炭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推动更多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董业衡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