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野生菌菇成熟采摘期,三明市大田县的万亩红菇基地迎来丰收季。当地通过科学管护、保育扩繁技术运用、低效红菇林改造等方式,提高红菇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效激活了林下经济。




在大田县东风农场红菇基地,菇农们正按照当地合作社统一标准,采摘、烘烤、包装新一季红菇,供应各地市场。
苏光地 大田县八峰天然菌业专业合作社理事:“这几年我们发展得很不错,通过保育扩繁技术,种植规模扩大了200多亩。品质好的干菇售价2000元/斤,开伞干菇1500元/斤,今年总产量约1吨左右。”



大田县有红菇基地3.33万亩,年产红菇超1万斤, 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1.5万人年增收1000多元。目前,大田县正持续探索红菇保育扩繁技术,进一步扩大培育面积,推动野生红菇产业从“自然采收”向“科学培育”转型,助力产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余孟杨 田红菇科技小院专家、教授级高工:“自2015年开始,与福建农林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展红菇子实体分离、正红菇生境和出菇前、时、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等基础科研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与科研院校合作,在提升品质、提高红菇产量、实现人工培育上久久为功,在“选树、管林、养菌”上下功夫,助推大田红菇产业高质量发展。”


红菇产业提质增效是大田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推动“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强化措施,突出特色,鼓励和引导林农发展以红菇、金线莲、黄精、仿野生灵芝等为主的林下种植业。2024年,大田县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达30.93万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9.05亿元,有1.8万户农户主动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农户人均增收1.42万元。
来源:大田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