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成龙/文 杨昕/图)从晨光熹微到华灯初上,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场馆内刀剑相击的脆响与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交织。7月21日,2025年“崆峒杯”武术赛第二日,8个场地共上演了百余场精彩对决。拳脚带风的长拳、绵里藏针的太极、凌厉破空的器械,共同编织出一幅“武术之乡”的活力画卷。

从7岁孩童的稚嫩拳脚到成年武者的刚劲棍法,来自各地的健儿们在8个场地同步演绎着武术的刚柔并济,让这座“全国武术之乡”的清晨充满热血与活力。
第三场地的初级长拳比赛中,少年如雏鹰展翅,弓步冲拳时衣角带起的风里都透着认真。来自甘肃靖远的7岁小将段青琪攥着衣角候场,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场上选手的动作——这正是他上午要登场的初级三路拳项目。
“哥哥姐姐的拳头像小锤子一样有力!”这个学武两年的孩子说起昨晚观赛的见闻,小脸上满是崇拜。当轮到他上场时,虽步伐还有些不稳,却每一招都使出全身力气,收势时额角的汗珠滴落,换来场边一片善意的掌声。

器械赛场的精彩丝毫不逊色。下午第一场地的刀术比赛中,57名男子选手的钢刀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劈砍时的“唰”声此起彼伏。第五场地的三节棍表演中,18岁的青海少年刘广鑫一亮相便引来关注。他手中的棍法时而如游龙穿梭,时而如惊雷炸响,收势时稳稳将棍身立在掌心,额前碎发随呼吸轻颤。赛后他擦着汗笑道:“来之前就听说平凉武术底蕴深厚,亲身感受之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昨天看一位老师傅耍通背拳,那沉肩坠肘的劲儿,比师父在视频里教的更有味道。”

不同场地各有乾坤:第四场地的八极拳选手们震脚发声,拳风里带着“晃膀撞天倒”的气势。第五场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们则以慢打快,24式太极的云手如行云流水。第六场地的查拳选手们闪转腾挪,红色练功服如火焰跳动。而第七场地的形意拳表演者,每一拳都似崩箭离弦,将“象形取意”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第八场地的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们以腰为轴,42式太极剑的点剑动作轻柔如拈花。

傍晚时分,第六场地的南刀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刀光在灯光下划出弧线,与选手们低吼的发力声相映成趣。
夜幕降临,第一场地的初级剑术比赛仍在继续。少年武者们持剑而立,剑尖斜指地面,数十道剑光同时亮起,宛如夜空中突然绽放的星群。
正如一位观看比赛的家长所说:“武术的魅力从不在胜负,而在这些年轻身影里,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

当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少年们迈步走出平凉体育运动公园,灯光照亮他们脸上的期待——明天,还有新的招式要学,新的朋友要见。这座武术之乡的故事,正被这些年轻的拳脚,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