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周婉婷摄

人民网兰州5月24日电 (记者周婉婷)“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黄河文化旅游‘火’起来,沿黄人民群众生活富起来。”在22日召开的“七地一屏一通道”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专场上,甘肃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等内容介绍相关情况。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文化类型多样、遗产资源富集、特色优势鲜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甘肃有基础、有潜力,更有责任和使命。

坚持保护第一。甘肃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建好用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加快建设林家、齐家坪、马家窑等黄河文化史前遗址公园,深入推进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完成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全力实施南梁革命旧址、哈达铺会议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黄河文物抢救性、预防性、数字化保护,着力把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地。

坚持传承优先。甘肃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厘清黄河历史脉络、激活黄河历史密码、构建黄河文化谱系,充分彰显甘肃在黄河文化,以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进程中的鲜明特征和重要地位。深入实施黄河文化创新工程、非遗传承利用工程和惠民育民工程,打造一批非遗街区、非遗工坊、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建设一批黄河文化公共服务综合体示范基地、黄河文博类集中展示基地、黄河文创产品开发基地,推出一批黄河题材的文艺精品、驻场演艺,提高甘肃黄河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坚持创新弘扬。甘肃着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黄河文化主题精品展览、讲座论坛、研学社教等展示活动和数字传播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甘肃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形成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非遗、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提升黄河文化国际影响力,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