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存世的珍稀文物,如同吉光片羽,只可远观和膜拜,但借助文创的生命力,历史记忆中的一个个片段,被人们陆续“带回了家”,伸手就可触及。

5月9日午时,细雨霏霏的北京西交民巷,一位即将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年游客,顺便打卡了相距不远的中国钱币博物馆,在一进门的文创柜台前仔细端详,随后买下了一件熊猫银币,自称“把国宝带回家”。

然而,更多的游客来到这家既相对小众又以专业性著称的博物馆,是希望“把文物带回家”。专业运营古钱币鉴定及文创产品开发的中钱博(北京)钱币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钱博”)总经理吴挺告诉记者,在公司研发的所有古钱币文创产品中,卖得最火的当数“乾道嘉”(乾隆、道光、嘉庆年间流通的金属货币)和宋代流通的“崇宁通宝”及“五帝钱”等,不仅因存量颇丰而定价亲民,还因为铸造精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真的是宋代古钱币、我花钱不多就可以带回家了吗?”南来北往的各地游客,总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在中钱博工作人员指导下,他们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当场确定了钱币的年份、材质、评级时间、鉴定编码以及“钱博鉴定”这一权威出处,最终愉快地以称心的价格买下一枚枚距今千年之久的古钱币,果真是“把文物带回了家”。


相比各大知名博物馆推出各式各样的“镇馆之宝”冰箱贴,以古钱币为载体研发的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钱币文创产品,可谓文创界的一股清流,实实在在吸引了一大批热爱中国历史及璀璨文化的收藏者。在那方寸之间,有着知名书家的挥毫题字,还有着一代帝王的御笔亲书,带着历史久远的斑驳锈迹,让人们触摸到一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象,触摸到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铸币技术都高度发达的“黄金时代”。


▲顾客在中国钱币博物馆文创柜台挑选钱币类文


古币钱文的“高光时刻”


“古钱币文创之所以卖得火,尤其唐宋清等朝代流通的铜钱,成为钱币文创中的宠儿,不仅因为经济发达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大量钱币留存于世,更得益于铸造工艺和鼎盛文风的加持,让它们不仅拥有完好的品相,更荟萃了众多书法体,堪称书法体系最全面的文创类别之一,不乏一代书家亲笔留书且流通于市,也因此吸引后世众多书法爱好者追捧与青睐。”中钱博文创部门负责人谢婷告诉记者,名家字体的耀眼光环,是古钱币吸引古往今来不计其数拥趸的独有魅力。

回望中国金属货币数千年史路,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涌现的刀币、布币、圜钱、蚁鼻钱,到统一六国的秦朝推行统一货币“半两”,圆形方孔钱的形制在我国历史上沿用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典型形式。到了汉武帝时期,乃至隋朝统一南北货币制度后,“五铢钱”以五铢(约3.5克)作为标准的重量单位,成为中国古代货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之一。到了唐代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开创性地铸造“开元通宝”这一钱文体系货币,以铭记历史新纪元,这更标志着中国金属货币从重量货币向年号货币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通宝’四字钱文,由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书写,不仅采用了隶书的笔意,还融入了篆书的古朴,使得这一枚铜钱上的钱文既端庄稳重,又不失灵动,让这枚小小的铜币顷刻间拥有了高雅范儿。”谢婷对记者说,这一巧妙融合书法与货币钱文的开创性之举,不仅使得“开元通宝”成为唐代货币的标志性符号,也为中国古代钱币书法艺术树立了典范。


▲唐代欧阳询亲书钱文“开元通宝”


正是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达,推动货币需求量大增。除“开元通宝”外,唐朝还铸造了“乾元重宝”“大历元宝”“乾封泉宝”“建中通宝”等多种货币。但以一当十的做法和私铸现象的泛滥,一并暴露出通货膨胀及货币管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史料记载,时至公元10世纪,一千年前的北宋,“重文抑武”蔚然成风,中国钱币迎来了一代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巅峰时刻,成就了历史上的独特现象——“御书钱”问世。

“公元990年(淳化元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了风格各异的‘淳化元宝’钱文,以此铸行新币,开启了帝王书写钱文的先河,御书钱诞生。”谢婷介绍说,这与赵光义本人书法造诣深厚直接相关,他不仅擅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等多种书体,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赞“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还积极推动书法艺术发展,亲自下令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刻丛帖《淳化阁帖》,收录了从东晋到宋代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如王羲之、王献之的经典之作,使得原本藏于宫廷内府的珍稀书迹得以向社会大众传播,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临摹范本,推动了书法教育的普及。


▲宋太宗御书钱“淳化元宝”


大量史料显示,这一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做法,在宋代后续多个皇帝执政期间继续沿用,如宋真宗赵恒、宋高宗赵构等。尤其到了宋徽宗时期,宋徽宗赵佶更是御书钱的重要推动者,以独特的瘦金体书写了多种年号钱文,如“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有着“铁画银钩、劲瘦淡雅”这一浓郁的个人标识。这样的铜钱,不仅书法艺术价值颇高,铸造工艺也极为精湛,堪称钱币艺术的巅峰。显然,御书钱作为古代流通金属货币中熠熠生辉的个案,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增大、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尤其皇帝个人书法造诣精深密切相关。

“不论是存量丰富且铸造精美的唐宋铜钱,还是字迹依稀可辨的秦半两与五铢钱,都是我们钱币文创阵营里的主角,值得关注的是,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国潮艺术兴趣浓厚,他们关切历史文化中的奇闻轶事,更喜欢货真价实、高性价比的文物真品,一枚小小的古钱币,就成为他们渴望触摸历史又消费得起的倾心之选。”谢婷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钱币类收藏品,以及互联网技术推动鉴定、购买愈发便捷,年轻一代正逐渐成为钱币收藏及文创消费的新生力量。


▲宋徽宗御书钱“崇宁通宝”


专业鉴别“李逵和李鬼”


“蚁鼻钱开瓶器已经卖完了,您可以留下电话,到货之后我们再通知您。”在中钱博文创柜台前,工作人员对一名到访中国钱币博物馆的游客说。原来,这位游客一直对外形辨识度较高的楚国蚁鼻钱心存好奇,特意来到中国钱币博物馆寻购一件以蚁鼻钱为元素的文创产品。

形状上尖下圆的蚁鼻钱,也称鬼脸钱,上方刻有近十种不同文字,在中国湖北地区有大量出土。据中钱博鉴定部门负责人李巍介绍,因年代久远,铸造工艺、形状、文字设计独特,蚁鼻钱的存世数量远低于一些常见的古代钱币,其中带有“金”“忻”“行”等字的稀有品种,更是有着较高的鉴赏价值,但由于市面上赝品较多,李逵和“李鬼”并存,需要收藏者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中钱博(北京)钱币文化有限公司鉴定师在鉴定一枚王莽时期“大布黄千”布币


据李巍介绍,在面向大众研发古钱币文创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挑选品相、状态俱佳的古钱币,经过一道道专业鉴定程序,而后上市发售,以确保消费者可以选购到既称心又放心的古钱币文创。

“拿到一枚古钱币,我们首先要对钱币的外观进行查看,确认钱币的工艺是否与古代相符,然后确认钱币的文字是否传神,接下来,会对钱币的包浆予以确认,鉴别它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做旧,如果都没有问题,我们会用电子显微镜和X光设备再作进一步的鉴定,重点查看钱币是否存在修补、暗裂等问题,最后,用元素分析仪对钱币的铜质进行确认,获得金属质地、含量比例等参数。”李巍介绍说,综合所有检验结果,最终对钱币做出一个真伪判断,在“鉴真”的基础上,结合钱币整体状态,给出一个最后的“打分”,这个打分结果对钱币的市场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古钱币收藏市场中,宋代钱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热门之选。据不完全统计,钱币收藏大军在整个收藏领域中存在着惊人的绝对数量与广泛性。

“正因为这样的文博热潮,针对存世数量相对较大的宋代钱币作真伪鉴别,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与重心,应当承认,宋代钱币因铸造工艺和文字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造假情况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其不论在收藏市场还是文创市场上,更具有吸引力。”李巍说。


电子显微镜、X光设备在鉴别古钱币真伪


花式“收藏”古钱币


除了中国钱币博物馆以馆藏古钱币为原型推出“吉祥三宝”“五帝钱”等文创产品,全国众多博物馆和文创机构,都不失时机地以古钱币为原型,设计成摆件、食品、冰箱贴、首饰等文创产品,既传播了历史文化,又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蓬勃需求。

凭借一款将考古挖掘体验与文物复刻相结合的“考古盲盒”而刷屏全网、带动文创产品年销售额从2019年的20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700多万元的河南博物院,拥有着丰富的古钱币资源,年代的更迭造就了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钱币造型。该院在部分盲盒中置入了古钱币仿制品,并且盲盒内附赠的微缩版洛阳铲、毛刷等考古工具,让消费者可以模拟真实的考古过程而受到热捧。2021年春节,该院推出成套出售的古钱币巧克力,包含涉及春秋、战国、西汉、新莽、北宋、北齐等时期的10种院藏古钱币,造型精美,形态逼真,被游客直呼“舍不得吃”。


▲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古钱币巧克力


在同样拥有丰富钱币资源及其历史的绍兴市,历史上有三枚钱币与这里相关:一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戈币”,见证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一枚在会昌开元年间的“越”铸地钱,见证了越地春秋的岁月;一枚是南宋“绍兴元宝”“绍兴通宝”,承载着南宋高宗“绍祚中兴”的故事。2019年10月在绍兴揭牌的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围绕南宋“绍兴通宝”“绍兴元宝”钱币开发了一系列以古钱币为主题的深度文创产品,如古钱币纪念币、古钱币仿制品等,尤其通过不定期举办专题文创的方式成功引流,大力普及古钱币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顺应当下正火的数字藏品文创热潮,借力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青岛市博物馆于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通过阿里拍卖平台限量发售馆藏“春秋战国古钱币”数字藏品,全套共七款,包含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念币之一“齐建邦鋹大刀”刀币、战国时期韩国铸币“露”平首方足布等存世数量极少的藏品,用户集齐七款即可获赠隐藏款——名列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的战国时期魏国铸币“共屯赤金”圜钱。因价格便宜、贴近年轻人消费习惯,该套数字藏品文创上线后迅速售罄。充分接纳数字艺术的消费人群,只要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360度高精度观赏古币。正是数字化技术的介入,让珍稀文物“活”了起来,并且“走进”了千家万户,以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的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青岛市博物馆数字文创:春秋战国古钱币



图片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方华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